〓香港衆會〓玲珑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香港衆會〓玲珑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嘉慶
28.2cm
來源:
1、R.H.Rocke洛基上校收藏(服役于1860年中英戰爭,曾參加北京戰鬥)
2、捷克國家博物館收藏
3、意大利私人收藏
燈籠瓶,顧名思義因形似燈籠而得名,而如似燈籠之狀,豐肩鼓腹,吉祥福氣滿盈。
燈籠瓶是雍正時期景德鎮官窯創燒,流行于乾隆、嘉慶時期。其裝飾手法多樣,有青花、粉彩、仿哥、茶葉末、爐鈞釉、釉裏紅等品種,傳世燈籠瓶絕大多數爲青花品種。
本品燈籠瓶呈微撇口、短碩、豐肩、垂直長腹、圈足。通體以鬥彩繪制紋飾,主體腹部繪纏枝花卉紋飾,間以點綴“吉慶平安”紋,肩部繪就西洋風格卷草紋狀如意雲頭,密而不亂,整體紋飾構圖洋溢出濃厚的西洋巴洛克氣息,底部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一周,此類連續布局形式,蘊含好事成雙的傳統審美情趣。
其繁缛華麗的裝飾圖案與色彩豐富的釉料,烘托出喜慶祥和的氣氛。本品胎釉精良瑩潤,鬥彩色澤妍麗,筆觸靈動秀潤,亦可爲清宮摹仿西洋的典範之作。
清宮鬥彩瓷器使用西洋元素的裝飾最早見于雍正時期,西洋元素得以在清宮諸式工藝品的裝飾中盛行,遂成風潮,與清代皇帝本人的性情喜好不無關系,禦窯廠工匠大膽借鑒西洋美術,探索中西文化之交融發展,爲中國鬥彩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參閱[1]
清 乾隆 <粉彩粉紅地番蓮紋八仙過海燈籠瓶 > 高20.1厘米
香港蘇富比拍賣 2016年4月6日 成交價1208萬港幣
參閱[2] 香港蘇富比拍賣 2008年10月8日 高31.5厘米
參閱[3] 清嘉慶 鬥彩蓮蝠紋蓋罐 清宮舊藏
收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鬥彩》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年4月1日 第289頁 圖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