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衆會〓禦窯宣青青花翹楚的藝術魅影

〓香港衆會〓禦窯宣青青花翹楚的藝術魅影

明宣德 青花纏枝番蓮紋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17.3cm

英國蘇富比拍賣

1999年6月16日

編號790號

明代宣德時期爲宮廷燒造的禦用瓷器是中國瓷器制作的高峰,爲曆世名品,後世楷模。宣德時期,在皇家的主導下,運用進口的青花原料,通過制作和燒造技術的完善,加之鮮明的藝術特征,成就了在中國陶瓷史中最爲傑出的青花瓷器,使其自降世以來一直被曆朝曆代競相效仿。

宣德時期禦器廠的質量控管非常嚴格,在景德鎮禦窯廠宣德地層出土的大量殘品便揭示了當時嚴格的質量要求,任何一件無法達到標准的器皿皆被摧毀掩埋。

宣德官窯優良的質量和品類紋飾的多樣性體現了宣德皇帝本人的藝術品味和追求。宣德瓷器的胎體低鈣高鉀,透光性高。釉層盈潤,釉下青花的描繪更于此時期獲得了完全掌握。

本品形制爲宣德時期典型式樣,選用上等進口蘇麻離青,青花發色淡雅柔和,極其純正,是在這一時期極爲稀見的,爲同時期作品中屬發色最爲上乘的佳作。其釉汁肥厚瑩潤,主體纏枝蓮紋線條流暢簡潔,所繪花葉生動傳神。

明宣宗 宣德皇帝 朱瞻基

宣德皇帝勤政尚儒,天下太平富裕,並深受其祖父永樂帝崇信佛教之影響,永樂始築之佛教寺塔,宣德續建,多告竣工,如南京大報恩寺及其琉璃寶塔,永宣二朝並有施工,終于宣德年間完工。

此時景德鎮禦窯廠造瓷亦顯藏傳佛教影響,宣窯禮器多以青花瓷取代前朝單色白瓷,青花則繪纏枝蓮紋、蓮瓣紋及佛獅、八吉祥等圖案。纏枝花卉與卷葉紋飾乃借鏡西方,自地中海國度經由古印度、中亞,而傳至中國,始用于佛教建築或石雕紋飾,漸作于祭祀銀制禮器,最終成爲瓷器紋飾。

本品所書款識的粉本應出自當時大書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書法深得聖意鍾愛,宣德皇帝常以之爲師,故《萬曆野獲編》贊宣德皇帝的書法“學顔清臣,而微帶沈度姿態。”沈氏對明初宮廷文化生活影響頗大。

明焦竑《玉堂叢話》卷七“巧藝”條記述:“度書獨爲上所愛,凡玉冊、金簡,用之宗廟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貞石,必命度書之”。

今審沈度著名墨迹《張桓墓碣銘》中的“宣德”、“年”三字與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無論其點之大小,劃之長短,運筆之輕重,間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見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書寫後,再交工匠臨摹上瓷的。

明·沈度書于宣德二年(1427)
紙本 楷書 刊于日本《書道全集》

窯青花瓷器非凡的工藝水平使之在明代就已十分珍罕。嘉靖朝謝肇淛于《五雜俎》贊曰:“宣窯不獨款式端正,色澤細潤,即其字畫,亦皆精絕。”

“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價幾與宋品矣!”

正因如此,宣德禦瓷備受曆世追捧,一直身價不菲,明田藝蘅《留青日劄》中驚歎“宣德之貴,今與汝敵!”時至今日,宣德青花禦窯作品即使是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也是重要藏品,而能爲私人擁有的則更是鳳毛麟角。

參閱[1]

香港蘇富比拍賣

2019年4月3日 Lot0010

明宣德<青花纏枝番蓮紋碗>“大明宣德年制”款

直徑17.3厘米 成交價1097.5萬港幣

參閱[2]

明宣德<青花碗> 直徑17.3厘米

收錄于霍吉淑著《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明代陶瓷》上冊 故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