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d:別叫我極簡主義。那「具體」是什麼呢? (Donald Judd)
唐納德·賈德:別叫我極簡主義。那「具體」是什麼呢? (Donald Judd)
提起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 1928-1994),你會想起什麼?
《無題》,1990
藍色陽極氧化鋁及無色亞克力板
© 2018 Judd Foundation / ARS, New York
賈德作品中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形式,是“堆棧”(stack),作品各個部分水平放置、等距均分,懸置於牆上。
他走向了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猜不到的方向——極簡主義。他是極簡主義的代言人,但他自己卻極力否認這個說法。
他希望建構的對象和所創造的空間具有自主性和明確性,最終實現沒有構成嚴格等級的表現形式。若不求甚解,很容易誤會這仍然是精英主義的裝吧?
《唐·賈德》展覽現場,格林畫廊,紐約
1963年12月17日-1964年1月11日
某天,我突然發現他佔據好幾個家居時尚設計號的頭條,說的都是現今紐約曼哈頓最為繁華的SOHO區春天大道(Spring Street)101號上,一棟五層樓的複古建築,賈德曾經在紐約的住所和工作室,現在的賈德博物館。
紐約曼哈頓SOHO區春天大道(Spring Street)101
原本,賈德將一樓規劃為自己的工作區域,然而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路人總愛隔著窗戶觀望他的工作,很快他便搬到了樓上並將一樓轉變為陳列展示的空間。進入二樓的起居區域,觀眾便能看到賈德所設計的家具,包括1973年設計的單人沙發床和1982年設計的松木桌椅。
賈德設計的木製沙發床 © Judd Foundation
深感於現成可用的家具太少,賈德於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自己設計。在他的家具中,其藝術創作裡形式與材料的提煉語言轉化為了設計語言。不希望自己的家具被視為藝術,他曾說:“藝術的配置和規模無法轉化為家具和建築。如果椅子或建築物無法正常使用,而只是看起來像藝術品,那就太可笑了。 ”
除了自己的設計外,在紐約和阿爾法的房子裡,他都佈滿了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他還是一名品味極高的藏家。在五樓臥室的牆面上,能看到張伯倫極具代表性的金屬雕塑作品《普萊斯先生》(Mr. Press)。另一側,丹·弗萊文的熒光燈裝置總在夜間發出幽幽的紫色光線。
五樓臥室,左側為丹·弗萊文的光裝置作品。 © Judd Foundation
賈德和弗萊文的關係有多好?從他兒子的名字弗萊文·賈德(Flavin Judd)就知道。這名字正取自唐納德·賈德一生摯友、同為極簡主義藝術先驅丹·弗萊文(Dan Flavin)。弗萊文·賈德是賈德基金會的策展人和聯合主席,據稱,他盡可能不去紐約。
說到不去紐約,自然會想到與曼哈頓春天大道101同為賈德「永久裝置」的德薩斯州馬爾法。當時,賈德收到了一張迪亞基金會(The Dia Foundation)的空白支票,承諾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將資助藝術家實現任何他想在當地實現的作品,併計劃在那裡建起一座永久性美術館。
賈德簽了一份合同,答應做“幾件雕塑”,而作品的數量和內容則完全由藝術家自行決定。合同的唯一限制條款是,這些作品必須達成“作品與空間的統一的美感”,這也是賈德的想法。
1979年,藝術家開始籌備這兩件作品,一件室內、一件室外。他佔用了兩個建於1939年的砲兵隊大棚,它們並排坐落於已停用的Fort D.A. Russell軍事區中。這塊前軍事用地位於馬爾法的西南郊,現在這裡變成了一片開闊的灌木叢和高速公路帶。
Photo by Carol M. Highsmith/Buyenlarge/Getty Images
他的大型回顧展《賈德》(Judd)前不久在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MoMA)開幕,這是美國地區近三十年來最大型的賈德回顧展,囊括了來自國際多處公共與私人收藏的七十多件雕塑、繪畫及素描作品,橫跨賈德的整個藝術生涯,展示了賈德對藝術史做出的徹底革新。
《賈德》大型回顧展現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20
“我一直認為我的工作是另一種活動,”賈德說。 “我當然不認為我在做雕塑。”他對形式、材料、工作方法和展示的革命性的方法打破了當時流行的藝術創作模式。他的作品反過來也改變了現代雕塑的語言。他終生使用工業材料和製作工藝的實踐,通過他的“堆棧”、“盒子”對色彩和表面的探索,以達成他所說的“真實空間”(real space)。
展期原為3月1日至7月11日,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展覽關閉,MOMA把整個展覽搬到了網上。通過與MoMA策展人Ann Temkin的對話、藝術家本人的著作、當代藝術家對其作品影響的反思音頻等,讓我們可以跨越重洋,沉浸在賈德的作品和遺產中——雖然我認為這非常困難,因為賈德作品所呈現的“真實空間”,在虛擬空間中會大打折扣。
那麼至少疫情會成為靜下心來重讀他的文字的機會。通過Judd Foundation,MOMA 和David Zwirner 所提供的賈德文章及翻譯,我們可以看清賈德在藝術家與設計師之外的身份,這個身份也是前兩者的基礎和開始:他是一位藝評人。
1950年代中期,賈德在紐約開始了他的藝術職業生涯。 1959至1965年間,為了維持生計,賈德持續為美國幾家主要的藝術雜誌撰寫藝術批評,在這期間共出版了600多篇評論文章——這使得他最早以藝評人的身份在圈中為人熟知。
寫於1964年的文章《具體物件》(Specific Objects)不僅是賈德最為經典的文章之一,也標誌著他藝術創作的關鍵轉折點。 《具體物件》提出了一種不同於傳統繪畫或雕塑的全新藝術形式。這一形式致力於探索“真實空間”,或者說三維空間,以工業材料製成。它強調的是整體而統一的形狀。
這篇文章最為重要的是它挑戰了有關二十世紀藝術的敘述以及格林伯格式的現代主義。開篇之句“過去幾年來最好的新創作中,有半數甚至更多的作品都並非繪畫或雕塑”,用輕鬆語氣背棄了格林伯格有關媒介自律性的論斷。賈德並不單單對於在畫布上塗抹顏色感到厭倦,他的《具體物件》還同時免除了雕塑的分類。
賈德認為新的三維作品使繪畫變得過時。這就意味著,斯特拉(Frank Stella)或其他人想要創作出非視幻覺性的繪畫是一種注定失敗的冒險:因為只有物件才能做到;儘管波洛克和紐曼作品的壁畫尺幅及整體性很激進,但卻仍然提示著繪畫不可避免的視幻覺主義。
只有放置於牆面或地面一整組、或者連續的重複形狀,才沒有提示任何視幻覺也不提示其物理性存在之外的意義。這也解釋了賈德的作品為何從沒有底座。
賈德表明“三維是真實空間”,而且堅定地認為“真實空間比在平面上繪畫要更加的強大且具體”。
《具體物件》於次年在《藝術年鑑 8》(Arts Yearbook 8)上首次發表後,成為了藝評史上新的分水嶺。文章如今被公認為教科書級的文獻,成為了定義“極簡主義”最重要的評論之一。同樣在1964年,賈德徹底轉向了工業生產的金屬薄板,以鍍鋅鋼、鋁、不銹鋼、黃銅與純銅創作,並拋棄了藝術家必須“親力親為”的觀念。
1986年12月13日,賈德曾「極簡地」寫下自己的藝術理念。
藝術應該是新的。
藝術應該盡可能動用到最廣泛的知識。
藝術應該是關於你真正了解的東西。
藝術應該抵抗一切被奉為標準的說法,無論美學的還是其他。
視覺藝術應該是視覺的。
不應該有等級:沒有畫框,沒有基座。
不應該有運動:為什麼一個靜止的物體要去模仿運動?
不應該有“形式”和“內容”之分,而且沒有所謂“純粹的形式”。
不應該有思想和感受之分。
不應該有任何對世界表象的指涉,無論是自然世界還是人造世界,既是因為藝術是種平等的存在,也因為反正藝術反映不了任何表象。
藝術是經驗主義的,而且只在其微小而清晰的存在中偉大。
藝術很多時候是出自機緣巧合,這跟大部分人所期待的南轅北轍。
繪畫應該盡可能地平。
三維的作品應該盡可能地三維。
唐纳德·贾德,1982
賈德不希望被稱為極簡主義藝術家,更不希望大家僅從一個斷面去了解他。英年早逝的賈德,對「真實空間」有著強迫症的他,卻沒有完美主義者的拖延症,永不停步地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教科書式的藝評,在博物館的藏品,在空間中與其他藝術家的合作,以及在荒野中的「具體物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