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衆會」藝術品市場:疫情過後必然大反彈?
「香港衆會」藝術品市場:疫情過後必然大反彈?
2020年的開年並不順利,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致使全國的各大文化場館暫時閉門歇業,隨著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取消,全國各地的春拍活動、展覽開幕也紛紛延遲或被迫取消,藝術品市場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宣布取消
關於2020年的藝術品市場的未來,部分悲觀人士認為災難過後藝術行業前景令人堪憂, 也有人認為在疫情的推動下, 藝術品市場有望出現2003年“非典”過後的“井噴”式增長?那麼在重壓之下的藝術行業,未來又會迎來怎樣的變革呢?
“SARS ” 時期的藝術品市場
疫情之下,我們不免想起2003年4月的那場突然爆發的“非典型性肺炎”。
2003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型性肺炎”傳染病席捲全國,北京成為了重災區。 “非典”的突然肆虐,使不少行業陷入窘迫狀態。
作為人與人面對面、集聚性很強的一個行業,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減少人員流動,一些拍賣公司被迫延期或暫停了拍賣活動。
北京、上海的春季藝術品拍賣延期,25家拍賣行近80場拍賣由四、五月無限期推後。當時,人們不禁為能否控制住“非典”而擔憂,也憂慮藝術品拍賣市場也許會因此而下滑。
香港蘇富比舉辦的2003春拍於SARS期間的4月份舉行。雖然在“SARS”陰影的籠罩下,主辦方事先對於拍賣的成交不敢奢望,但是最終的拍賣卻大大出乎意料:中國瓷器及工藝品、中國書畫和手錶拍賣共成交1.64億港元。
雖然此次拍賣會在“SARS”影響下進行,但拍賣現場座無虛席,現場及電話競買踴躍,尤以內地買家為甚,整體拍賣氣氛及成交價令人鼓舞,高價拍品均在激烈競技情況下落槌成交。這場拍賣似乎預示到了什麼?!
6月底,所幸國家終於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控制住了“非典”。
短暫“非典”沒有給經濟帶來致命的破壞,國民經濟開始迅速復蘇。
“非典”過後的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崛起讓人大吃一驚了。在7月10日以後的4天內,就創下這樣三個比率:70-90%的成交率、80%以上的新人進入拍賣場競買以及3個億的成交額。
尤其中國書畫拍賣現場的人氣之旺,買氣之盛,完全可用“熾烈”兩字來形容。不管是冷門的還是熱門的拍品,都有買家追捧。
例如往年拍賣會上推出的齊白石作品一般在20萬元左右就能競拍到,而那年,質量與往年相差不大,但是成交價均在50萬元以上。許多畫家的身價一下子漲了30—50%,瓷器古玩的價值也隨之直線上升。
分析起來,“SARS”之後藝術品拍賣行情如此火爆的原因有這樣幾點:
1、本來五、六月份是拍賣會最多的時候,“非典”使得很多拍賣會被取消或延期,這樣就積聚了市場的“渴求度”。
2、自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藝術品市場一直處於調整中,市場帶死不活、萎靡不振。 2002年,藝術品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反轉,拍賣成交額、成交率和拍場人氣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2003年理應就是一個高歌猛進的一年。
3、藝術品投資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尤其在200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市從2224點一路下滑,多數股民深感股市投資無望,因此有一部分人開始嘗試藝術品投資。拍賣的火爆與拍賣場上出現眾多新面孔是分不開的,平均每場拍賣會都有一半以上的買家是新人,而且這些新人的購買力也不容低估。
後 “新冠” 時期的藝術品市場
再說回2020年,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還有很多信號是耐人尋味的。美國股票的瘋狂下挫,原油的大幅下跌,歷經四次熔斷再到現在的美聯儲宣布開啟無限量寬鬆救市政策。在如此大環境下,必然意味著避險資金的大量湧入,而黃金價位的高漲,就是最好的佐證。
而由於藝術品本身所具備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再加上其升值空間巨大。藝術品投資成為了超越黃金的資金避險投資手段。相信在這段時間裡,有關注藝術品市場的藏家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購入收藏品的好時機。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亦也有許多藏家在大環境影響下需要資金周轉,大量拋售手中藏品,導致藝術品目前在市場裡是一個低位,高拋低吸的道理再簡單不過。
比起“SARS”時期的被動,眾所周知,中國政府在疫情的防控上領先於世界,在這裡,必須要給國家點贊!但也值得仔細想想:是否這次中國藏家在藝術品投資上也佔據了先機呢?話到此,亦先留個開放式結局不妨讓各位讀者發表自己的見解。
2003年的“非典”時代,終究不會被大家忘記,不僅僅因為傳染病的肆虐,而是隨之而來的藝術品市場的一次完美高潮!那麼這次呢?
– End –